就算是他散尽家财,购买远洋船队的股份,也只能稍稍挽回一点形象而已,至于说在这里尽心做事就能获得提拔重用,那无非是一点心理安慰而已,他自己都不能相信。姚广孝却没有理会他这番有些抱怨的很是神秘的说了一句。“机会人人都有,如果你现在觉得没有机会或者是别人不给你机会,那你何不自己去创造一个机会出来,不必等待!”姚广孝这并不是在和方孝孺说绕口令,他就是想鼓动对方做自己的帮手。方孝孺也听起来十分的纳闷,这个老和尚到底是怎么回事?“大师莫要安慰我了,我早就已经看透了,能在这当个教书先生也是不错的,晚辈若要等待,恐怕要等几辈子了,不等不靠安安稳稳的在这过日子才是正理。”没想到,姚广孝却说:“天下之事,无论是治世也好,乱世也罢,只是一个机会而已,若是那个机会到了,那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可上九万里。”听到这里的时候,方孝孺已经大致的明白了姚广孝的思路,那就是趁着乱世,跟随一个能够打天下的主人去造反,然后乘风而起。眼前这个和尚真的是太能胡思乱想了,天底下哪有那么多的乱世。再说当今皇帝朱元璋是开国之君,铁血手段压制手下众多的文官武将,边塞的九王都是朱元璋的儿子,全都是龙凤之材,大明天下如同铁桶一般稳固,如何前去造反?这样的思想实在是太危险了!“大师说的也太玄了,大明如今正是开国之初,盛世气象才初步奠定,就算是要乱也是几百年后了,到时候别说我坟头的草有多高,恐怕坟都不知平了多少回了,我是等不到了。”姚广孝却根本也不理会方孝孺的话,只淡淡说道。“我说的只不过是一个假设而已,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,你应该怎么办?”方孝孺很是认真的回答这个问题,他看着姚广孝,眼神之中满是平静的回答说。“若是我有生之年真能遇到此种情景,必然会主动请缨,征伐乱臣贼子,还天下一个太平,还百姓一片安稳。”此时方孝孺心中满是真诚,他毕竟是一个身受孔孟之道教诲多年的读书人。就算是朱元璋再不喜欢他,就算是在朝堂之上,就让他很没有面子,可是他仍然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忠臣,忠君报国的内心从未改变过。听完了他的话之后,姚广孝却扑哧一笑。眼神变得异常凌厉,几乎是用很严厉的语气说道。“既然是这样,那我请问你到底谁才是乱臣贼子!”这个问题太过于小儿科,几乎不用思考,都知道如何回答,所以对于方孝孺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难度。“敢举旗造反之人便是乱臣贼子,这么简单的问题,难道还用回答吗?”这句回答可真是打在了姚广孝的手背上,他等的就是方孝孺这句话。“当年圣上也正是因为看不惯元朝欺负我汉人,苛捐重税颇多,民不聊生,这才揭竿而起,举旗造反,难道他也算是乱臣贼子?”这句话,也算是直接给方孝孺整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,半天才憋出一句话。“这有点强词夺理了吧,大元和大明如何相比,元顺帝和我当今皇上又能如何相比?圣上起事是顺天应人,并非犯上作乱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