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页无法加载

    其实衍圣公入京朝见皇帝这事儿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事,必须鸿胪寺进行一番准备的,这是一个专门管祭祀和接待的衙门,油水很足。朱棡也是不怕劳累,他没有休息,快马加鞭的赶回了京城,向内阁和鸿胪寺通报消息,然后见了自己老爹朱元璋,说孔希学不日即将到京。等到朱棡离开之后,孔希学也是很郁闷,自己好歹是孔子的嫡传后人,当代的衍圣公。多少的翰林学士在自己面前也不敢妄自托大,有什么大贤之人够资格给自己讲学,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?但是现在毕竟是皇权大过天的时代,如果自己公开抗旨,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搪塞了。就算是晋王已经回京,随便任何一位钦差来,都能把自己绑到井里去,甚至直接就地正法。他心里也非常清楚自己这个班列文臣之首的衍圣公,实际上不过就是皇朝兴旺之士的吉祥物罢了,尤其是这位洪武皇帝,能够把孟子的排位从文庙之中挪出来,就不能动一动自己的先祖孔子吗?想到这里,孔希学有了一丝的害怕,他已经明白了,自己完全无法抵抗朝廷的安排。既然如此,那么就无法保持最后这份倔强,必须马上启程进京朝见,如果晚了的话都可能大祸临头。所以孔希学把自己家中事情安排了一番之后,让自己的儿子孔芳治理家中一切事宜,带着儿子孔鉴去往京城。三天之后,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,有个太监进来禀告说。“启奏陛下,衍圣公孔希学已经来到了宫中,正在等待陛下召见,一同前来的还有其嫡长子孔鉴。”朱元璋倒是有些意外,看来这个孔希学还是挺懂事儿的,接到旨意之后来的倒是挺快的。虽然对于孔家多少有些不以为然,但毕竟是圣人后裔,自己还是要给足了衍圣公的面子。此时,他对站在旁边的太子朱标问道:“标儿,你对于孔府是怎么看待的?”朱标也是宋濂的学生,同时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太子,他自然是对孔孟后人过于推崇的,便回答说。“回父皇的话,儿臣认为衍圣公一脉,既是孔子后裔,就应当以礼相待,让他们与国同休与国同荣。”这话从表面上来看,的确是一点问题都没有,毕竟大明开国初期,孔希学就被朱元璋给封为衍圣公,而且班列文官之首,班次还在李善长等首辅大臣之上。而且孔希学这位衍圣公,进入宫内朝见皇帝的时候是可以走御道的,而御道除了皇帝能走,只有状元和榜眼、探花这三鼎甲,在殿试高中的时候能够走一次,可见衍圣公所受礼遇之高。不过,对于朱标的这个回答,显然朱元璋并不满意,又问在朱标身后站着的朱棡说。“朱棡,你觉得如何呢?”这几天,朱棡办差一直非常得力,和父亲朱元璋也早就缓和了关系,因此听到这个问话,也便不觉得有什么紧张。他便实话实说的回答说道。“儿臣觉得,这孔府有两个特点,一个是速度快,比如这次接到旨意,几天内就到了京城,第二就是白旗举的快,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,孔府总急于投降的,唯恐落于人后,这也保证了他们这些年来经久不衰,王朝是更迭的,衍圣公却是铁打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