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责征收老百姓田税的是县衙的典吏,典吏是流外官,并不是吏部造册的官,其俸禄是县衙的县老爷自己支付的。

    那县衙的典吏手里拿着册子在高亢的点名,每点到一名百姓,百姓就要抬着粮食过来。

    是的,在税收没完全统一之前,明朝的基本税收依旧是粮食,并不是折算成银两的。

    税收的收取,朱雄英其实都从史料上有过了解,但真正目睹民间百姓交税的场景,他还是第一次见。

    他不由有些好奇。

    朱元璋站在外面,背着手示意朱雄英继续看下去。

    “好好看看,看看大明的疲疾。”

    朱雄英寻目望去,县衙的典吏示意小吏抬上来一口石斛。

    斛是一种容器,唐朝之前,斛为民间对石的俗称。

    石斛中部镂空,被念到的百姓,便将粮食抬上来,倒入石斛中,目的是为了让官府察验粮食的成色如何。

    当粮食被倒到石斛之后,有个小吏磨拳擦掌,然后憋的面色通红,从后面数十步外飞奔而至,一脚踹在石斛上。

    石斛晃动,不少粮食散落在地。

    百姓看的心疼。

    朱雄英看的惊愕:“他们这是做什么?”

    朱元璋道:“淋尖踢斛。”

    落下来的粮食,归官府,也算是运输的损耗,百姓不允许拾捡,只能心疼的看着。

    朱雄英面色有些愤怒:“这不是坑百姓多交粮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