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山西北,梭梭河以东。

    此处已是草原北边的尽头,再往北走五十多里,就是北边的大漠,这里也是鞑靼人夏天放牧的场所,但这一年冬天却成为鞑靼人躲避的天堂,本来没有任何事情能打扰这里的宁静,但随着大明兵马的到来,也让这里成为了血与火的战场。

    一场绵延的战事,从弘治十五年冬天,一直打到了弘治十六年开春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大明的军队仍旧未能被全数歼灭。

    唐寅的兵马,仍旧有不俗的实力,在鞑靼十几万兵马的包围之下,仍旧能站住脚跟,与鞑靼人周旋。

    而也就在此时,张周亲率的三千兵马,已经在出关之后,跨越了近两千里的路程,出现在了鞑靼人的身后,也就是他们的东南方向。

    “大汗,请给末将五千铁骑,末将愿将来犯的汉人全数剿灭。”

    在鞑靼人的中军营帐内。

    鞑靼首领,也是号称近二百年来,鞑靼人最有抱负的草原之主,也被称之为草原中兴之主的巴图蒙克,正在接受他麾下部将的请缨。

    前方战事未有战果,结果大明军队又出现在后方,等于说现在他们属于腹背受敌的状态,但鞑靼上下似乎没有任何人觉得这两路大明兵马是威胁,主要是这两路大明的兵马数量太少了。

    一路现在还有五千多兵马,弹药基本已经耗尽,且兵马和粮草都严重不足。

    另外一路虽然是新到的精锐,却是从大明边关长驱直入前来驰援,关键是这路兵马更少,才三千兵马,就算是新锐,也会带来远征疲敝的问题,在鞑靼人这群以骁勇善战而著称近乎野人的将领面前,似乎将大明军队全歼,是唾手可得之事。

    而此番主动请缨作战的,是巴图蒙克的第三子,巴尔斯博罗特,一名方才十四岁的小将。

    巴尔斯虽然年岁不大,但因其长兄体弱多病,所以他有心跟他的二哥竞争可汗之位,在他十三岁之后就曾参加过多次草原内部的战事,甚至还在去年参加了对大明花马池一战。

    这次他更想通过建功立业,来获得父亲的欣赏,把更多的军权交给他。

    在草原上,只有善于打仗,且能打胜仗的人,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,而作为巴图蒙克的儿子,也只有骁勇善战才能获得别人的称赞,甚至将来有机会统治草原。

    巴图蒙克抬头环视着帐篷内的诸多将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