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同情士卒,他们绝对高兴的手足舞蹈,找不着北。

    可以说,匡之这一首诗,足以获得大汉全境将领的好感!

    不说别人,卫尉李广、不败将军程不识这两个人,绝对会力挺此诗!

    匡之见对方长时间默不作声,于是小声请教,“侍中公,此诗,应该能打动董子吧?”

    “自然!”

    匡之听到肯定的声音,双手捧着鸠杖,九十度弯腰,高声道:“请侍中公施以援手,准许草民入关,学儒家之术。”

    白衣青年被这股毅力折服,不忍心人才夭折,只好重重的叹了一口气,道:“学儒家术……你真的决定了吗?即便进入函谷关,想要面见陛下,也需要门外待诏,等待很长一段时间。况且,进入长安之后,丞相那里,会收到消息的。”

    现在是春二月,在两个月前,也就是冬十二月三十,朝堂之上,唯一一个能抗衡田蚡的大臣——窦婴,因为矫诏,被斩首于市。

    朝堂之上,隐隐约约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场面。

    虽然他是皇帝身边的近臣,但是,田蚡不仅是丞相,还是太后的亲弟弟。

    在这层关系下,那家伙有太后撑腰,他可不愿意这趟浑水。

    匡之咧嘴一笑,丝毫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,随口吟诵,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

    他这看似无意的行为,在白衣青年眼里,却是一种大才者才有的手段。

    随口成诗,让这位侍中似梦似幻,精神恍惚。

    他感觉回到了三代之时,见证了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创作时,诗人感慨的场面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,其容不改,出言成章。”

    “好一个‘留取丹心照汗青’!”他大笑,拍手叫绝,高声道:“就冲你这句话,我也得领你入关!”

    匡之笑逐颜开,再拜,“谢侍中!”